之前再台中美術館看展的時候
偶然遇見林之助先生的"朝涼"聽說是在他24歲的時候畫的而且得大獎


很大一張畫
很美
朦朦朧朧的
看說明
是我沒聽過的膠彩畫(小女不才學深淺薄)
所以查了一下
因為阿...
最近因為台中要展他的特展
(http://www.ntmofa.gov.tw/b/b01_1.php?id=1876&types=2&m1=0&m2=1&m3=0)
所以好興奮阿

下面是從網站找來林之助的資料喔


林之助(1917年2月2日—)出生於台灣臺中縣大雅鄉上楓村。祖父林維修為前清朝秀才。

林之助自幼家境富裕,天資聰慧,父母親雖然希望他學醫,但他卻選擇走上繪畫生涯。
十二歲到日本,及長,考進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習畫,在二十四歲時即入選日本最富盛名的「帝展」,
後來適逢太平洋戰爭爆發,林之助決定返回台灣發展,作品先後參加「府展」連續榮獲特選第一名 ,奠定了他在畫壇的地位。

林之助個性溫文有禮,很自然地選擇高雅細膩的東洋畫,但他始終不同意使用這個名詞,
而另以「膠彩畫」來正名。台灣光復以後,省展陸續舉行,林之助一直都擔任國畫部的評審委員;
之後為了團結中部畫家,便發起組織「中部美術協會」。多年來一直是中部畫壇的核心人物。
除此,他也以臺中師範學校為基地,授課之餘努力培養膠彩畫人才。目前活躍於台灣 膠彩畫領域的畫家,幾乎都出自於他的門下。

1985年,林之助應聘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膠彩畫的老師,首開國內學院膠彩畫教育的先河,
後來逐漸影響到其他美術院系,這股影響力正日漸擴大中。

林之助除了擅長花鳥外,還畫火雞、鴛鴦、風景、人物等,畫作內容多半取自生活事物。
繪畫風格演變,自早期受到「帝展」、「府展」的主導影響到中期與「日本畫的西畫法」同步發展,
廣納二十世紀西方大師的創作理念及技法,為膠彩畫另闢蹊徑。
之後,逐漸迴歸到寫實表現, 晚年作品創作量雖日漸趨緩,風格卻更趨穩健。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E%97%E4%B9%8B%E5%8A%A9&variant=zh-tw"


來自wikipedia



林之助是台灣最重要的前輩畫家之一,更是台灣膠彩畫的先師,其對台灣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貢獻。
他出身於台中大雅的地主家庭,正值就學年齡時便前往日本求學,大學時期他在帝國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五年畢業後,繼續在兒玉希望(1898-1971)門下學習。
林之助於1940年入選帝展,「朝涼」一畫因此成名。返台後,畫面逐漸將生活經驗簡略化,其「母子」(1942)與外出買花的「好日」(1943)均獲府展特選。
戰後林之助在台中主持台灣膠彩畫會的活動,每年固定展出,不但提振了國內的膠彩風氣,也培養出許多新生代的膠彩畫家,其一生藝術家的風骨令後輩敬重不已。 
來自http://nrch.cca.gov.tw/ccahome/art/art_meta.jsp?xml_id=0005953852





真的是很好的畫
建議大家都去看看
聽說他去年上台領獎是跳正統的愛爾蘭踢踏舞
好厲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ny25500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