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我跟友人S一起當了一堂通識課的助教。寒假剛接到通知的時候,其實是相當猶豫的。我有這個資格嗎?我做得到嗎?直到現在我仍然不知道這個的答案。有資格沒有資格,都做下去了。當了半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一段時間。

剛好有這個機會,就去嘗試了。因為不念研究所的關係,我還以為一輩子都當不到助教了。有這個機會其實很開心,雖然沒有隨堂上課也不能算是很100%的助教,因為幾乎都是在幕後工作。

工作內容負擔也不會太大,就是整理成學生用講義。還有改了一些考卷。還有學習email技巧以及跟朋友的協調。

聽起來很簡單嗎?其實花了很多心血的。其中有無數的猶豫不絕、難過生氣、無可奈何、還以很多很多的匆促之間做出的取捨

講義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改下去的分數,同學發表的每一個合理完美或是荒誕的答案,都可以想很多

我很喜歡作講義,是個不錯的挑戰。字數要夠精簡(因為學生要一邊聽課一邊看),要擷取不可刪除的片段(以免他們光抄就來不及聽了),要注意文句通順跟邏輯前後,最好用列點的(眼睛跟耳朵同時用還有打結就不好了),要加一點點小幽默(防眠裝置)

夾在老師跟學生之間的感覺很微妙,一邊為同學想怎樣才會最好,一邊在跟老師的對話之間逐漸明瞭老師的期待跟用心

兩邊的落差,卻是有時候怎樣也補不起來的。助教看的到這個gap,卻是無能為力。會想問現在的學生到底是怎麼了,也會思考一個老師的定位。很好笑的是,這是我退了教程之後體會到的事情。教育如果是知識跟能力的傳承,有人監督嗎?有必要監督嗎?都已經是大學生了,自動自發的點課上課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不單是老師方面,學生也是教育的主體。考試機制可以是一種監督,監督學生的學習成果,監督教學成果,但不是全部。教跟學分不開,理念可以順著學生改,學生的觀念也可以因為聽多了而改。是這樣嗎?

總覺得在教程感覺到的比較樂觀,自己當助教的時候就是絕望跟悲觀。

這也是不繼續的原因之一吧...

期中接近期末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

目前我也還無法釋懷,為什麼呢?為什麼要這樣認為呢?

我還是認為,一個兩個學生,不論現在的狀況是好是壞,可以歸咎的原因有太多

怎麼可以這樣子就推到某一個因素上面?

活了20年,有多少時間是在學校內渡過的,就算曾經遇過爛老師,好老師也是很多的呀

全盤的否定,就跟我當初要申請獎學金的時候被自己的導師說"這門通識課很涼對不對?"的打擊一樣大

那一門課,我拿了100,我跟另外兩個朋友修得很辛苦也很開心,那一門課的老師,很認真教學,很值得尊敬,教給我好多好多東西,感謝都感謝不完了,我到現在還想回去上他的課,卻被貶低成這樣,就只因為這個老師很阿沙力的肯定學生給出100

我不知道是不是100分是神人的境界而不是我這種凡夫俗子足以reach的境界

就算是這樣,請不要歸因到這一門課上的老師跟他的上課品質

這麼一句話

質疑了另一個老師的上課品質,也質疑了學生

加起來總共兩件事,讓我想起來心裡就有氣。

 

 

 

為什麼...要這麼做?

教學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學生的個性跟表現,有甚麼理由足以批評?

教學生解題為重的老師好讓他們能夠在台灣的考試中生存下去跟教學生釐清觀念原理為重的老師好讓學生未來可以自己了解題目

有好或壞嗎?

混到足以讓學生懂得自修的老師跟好到讓學生想一再上他的課的老師

很極端,但是學生,一定都有學到東西。這種情況下,批評還有意義嗎?

我不是沒遇過上課極差老師,我也有過沒有意義的被體罰,但是...再去計較有意義嗎?

校園都待幾年了?這些也不會是汙點

 

 

 

 

一個老師,不能只有看到壞的那一面...不然,還看的到希望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ny25500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