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年時、多いクラスメートがこの学科から転学とか転科したいと言った。当時の私は、「未来職業的に何をしたいですか。」、「この人生は何が追求したいですか。」この二つ問題にも答えられなかった。自分がまだ何も知らない(謙遜じゃなく)!何も決められなかった。実際にクラスメート達はほとんどFLLを出ない。ただ、何人が経済や中国語や教育も選修して決めた。

一応、自由に探して見よう~こんなに広い学園で絶対に何かいいものがあるはず。そのときの私は確かそう思っていた。

ある言い方はこれなんです:大学で最も重要な三単位は学業、部活、恋愛。私は三単位も落ちたかもしれない。

部活は時間がいつも遅い(夜十時から)。私は夜早い寝たいだから、その時間点ならすみません。笑われたかもしれないけど、仕方ない。翌日はクラスがあった、それにそんな体力がない。部活の皆さんに仲良くなるために、社交の時間がいっぱいかかる。

例えば、私は酒が飲まないから、皆が酒を楽しんでいる時に私は全然楽しくなかった。面倒臭いと思ったはそのときからかも。あと、部活を諦めた。それから、多い自由時間は活用できた。

学業なら、、、無事で卒業は何よりだった。NTHUでいっぱい鬼ほど強い学生と先生がいます。学問の仲間とライバルが絶対にいる。先生も学問を熱中しています。図書館は四校の図書が利用できます。そこ環境で習ったものはただ学問の基本と学問に対する態度と思います。

言語学はおもしろいけど、深く追求したくない。古典文学と文化衝突文学をめちゃめちゃいっぱい楽しんでいた。

でもその中、ただ一つ、私は嫌いでした。LOVE詩のことでした。十四行詩は私の前立つと、死を招待くださいほど苦しくて分析しても、何も着いていなかった。十四行詩に対して感動という気持ちはまったく持ちませんでした。

だから、、、三単位の一つのあの恋愛単位?あれはなに?食べられますか?(XD) 

私はそこで全然努力しませんでした。すみません、感想は一切ない。

でも撮影と恋を落ちてしまた~

DSC08848.JPG  

 

三単位を取れなかった私は後悔しませんよ。

後悔と言う選択肢がこの世に存在しません。

自分で選んだから。

 

友達ができたし、撮影はきれいな学園でいっぱい練習したし、通識課程はいっぱい科目が試した。それに、いっぱい音楽会に参りました。

言語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犯罪鑑識、SF分析、設計、YOGA、撮影、歴史、翻訳通訳、、、世の中知っておきたい知識の基本は大学課程であった。そんな学問、そんな仲間たち、そんな先生たちと出会ったら、この世界は何も面白い、もっともっと知りたいになる。

いろんなことも体験しました。舞台演劇の音楽設計とか。

カメラを連れて涼しい朝やきらきらしていた夕暮れや月ある夜にとこかあっちこっち写真を撮ったり、美味しいパンと奶酪を買ったり、本屋に行ったり、essayを考えたり、ゆっくり散歩した。

DSC04352.JPG

DSC05943.JPG  

DSC07867.JPG 

 

時に高校時代の友達の居所(桃園)に邪魔した。(別々の大学に入っても、私たちは同じ体育先生がいた。縁があるかな)

図書館で本と雑誌の海にころころしていた。

DSC08028.JPG

時に料理を作た。

DSC08023.JPG  

時に音楽会のために隣の学校も行った。

時に買い物と美味しいレストランに行った。

ミニ旅行みたいな。

時々一人で、たまには友達と一緒に。

そんな簡単な日々だった。他の大学生と比べると、まるで水ほどの日々なんです。

 

DSC02380.JPG

大晦日の夜もただ住んでいたアパートの窓から街の花火を見ただけ。その風景はいいな。

そんな水ほど日々が忘れなれない。

DSC01181.JPG  

喧嘩したり、遊びしたり。進んで悩んで、泣いて笑って友達と暮らした。

目を閉じるときはこう思った:目を覚ますと、いま、新竹にいますか。

「さて、次は何をしようか。」、「一緒に朝ごはんのパンを買いにどこに行こうか。」

こんな小さい日常対話はつい空気につぶやてしまうくらい。

 

今の私は成功ものとはまったく言えないけど、大学時代はたしかちゃんと楽しめた。


以下二篇は雑誌からCOPYした文章です。台湾で大学選択と大学卒業後について話。

 

中時雜誌

人生第一個關鍵抉擇-8位名人談大學校系選填

  • 2011.02.09
  • 【文 編輯部 撰文◎高永謀】
    夢想和現實交戰,興趣與能力拔河 李敏勇、陳昇、陳豐偉、楊偉凱、吳祥輝、藤井樹、劉興欽、女王,是不同世代、領域的成功人士,針對高中生選填大學科系,他們提出個人獨到的建議。 千金難買早知道,但愈早確認人生方向,愈可能成功。對許多為選填大學志願所煩憂的高中生而言,與其獨自猶豫不決,不如參考成功人士選填志願的經驗或建議,找出最適合的人生方向。 為了協助高中生選填理想的大學科系,本刊特別採訪了8位不同世代、專業領域的成功人士,提供其經驗或建議,包括擔任建設公司總經理的詩人李敏勇、音樂人陳昇、南方電子報創辦人兼精神科醫師陳豐偉、前匯豐銀行信託投資分處資深副總裁楊偉凱、「拒絕聯考的小子」吳祥輝、從網路崛起的作家藤井樹、漫畫家劉興欽,與知名部落客女王。 8個人異口同聲指出,如果高中生已有確定的志向,即使不是熱門選擇,也應該勇敢堅持,畢竟行行出狀元、有興趣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遭到父母反對,應先嘗試說服、溝通,若說服、溝通不成,再尋求其他方式圓夢。 如果高中生還不知道個人興趣,8人則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可選填跟未來想從事行業相關的科系,有人則認為可先選填「不討厭」、「可忍受」的科系,進入大學後再進一步探索人生方向。

李敏勇(詩人∕建設公司總經理)

往下看,而非往上看 不管在哪一個年代,高中畢業生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已清楚自己的志趣;另一種則對未來懵懵懂懂,可能有模糊的方向,但卻不夠清晰。 已經清楚自己志趣的高中生,就應該勇敢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輕言放棄;我大學讀的是歷史系,當時想當歷史學家,畢業後雖然從事文學、建築業,但歷史學的訓練,仍助益頗多。 如果志趣符合父母期待與社會主流價值,好處是不會受到他人阻撓;但倘若志趣與父母期待或社會主流價值不一致,也不要被「士大夫」的觀念所束縛,應該反過來努力說服父母,讓他們相信「行行出狀元」。 許多知名的流行音樂歌手、製作人,年輕時都曾為堅持走音樂道路,與父母有所摩擦,吃了不少苦頭,假使他們當時沒有「獨排眾議」、堅持己見,現在可能僅是個庸庸碌碌的上班族,不可能有所成就。 至於還不清楚自己志趣的高中生,在選填大學志願時,原則應是「往下看,而非往上看」。「往下看」指的是觀察社會有何長期需求,自己較適合從事哪個行業,「往上看」則指將名人、富人當偶像,一心想要模仿。前者較實際,後者則是好高騖遠,最後反而迷失了自己。

陳昇(音樂人)

選擇學風自由的學校 我的求學過程相當辛苦,最後只讀到高工,大學根本就考不上,更不用煩惱要填什麼志願;不過,現在大學多得很,如果我現在是高中生,應該有大學可以讀。 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他當年選填大學志願時,也曾詢問過我的意見。我對兒子說,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志向,那就去讀喜歡的科系,如果還不太知道未來想做什麼,那就挑一間較自由的學校、與一個比較容易畢業的系,進入大學之後,再好好思考未來的事情! 實際上,除了法律系、醫學系等必須考專業證照的科系,其他科系的大學生,大概也沒幾個認真讀過書,因為他們知道就業之後,大學教科書根本派不上用場。所以,我認為高中生如果不是讀法律、醫學等科系,就不要「跟自己過不去」,挑一個課業很重的科系,讓大學生活過得十分辛苦。 至於為何要選一間學風自由的學校呢?因為在這種大學裡,比較可能遇得到一些「有趣的同學」,彼此交流激盪,也許就此找到往後的人生方向,就算未能如此,也享受了4年美好的青春! 要高中生選填志願,委實相當殘忍;因為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的高中生,應該沒有幾個,大多數的人差不多到了30歲,志趣才真正穩定下來。所以,高中生現在不知道要填什麼志願,根本什麼大不了,還有10多年可以慢慢摸索!

陳豐偉(精神科醫師)

先挑選3~5個 不排斥的科系 我在高中畢業時,對醫學、資訊都有興趣,但考量家中經濟因素,加上分數超越醫學系的門檻,最後選擇就讀醫學系。不過,我雖然擔任精神科醫師,也曾有數年兼任網路公司總經理,也算圓了自己另一個夢想。 每個高中生的家庭狀況不同,在選填大學志願時,不能不有所考量。除了經濟因素,我認為還不知道自己志向的高中生,選填志願時應「縮小打擊面」,先挑選3~5個不排斥的科系,與父母、親友討論再做決定。 然而,不一定有人會告訴高中生,在台灣,休學重考、大學轉系、畢業後轉行稀鬆平常,人生還有很多次選擇的機會,無須怕選錯志願,而惶惶不可終日。而且,人的志趣是會改變的,此時非某個系不讀,真的被錄取了,大失所望、志趣改變者,也不乏其人。就算大學畢業後再轉行,也可能後來居上,例如羅大佑就是當了幾年醫生後,再轉行當歌手。 因此,從3~5個不排斥的科系中選擇,好處是不用漫無方向思考,且確保大學讀起來不會太難過。在我的診所中,來看診的年輕病人,原因多是「尋夢不成」,例如很喜歡音樂,卻無法在音樂產業中立足,畢竟有興趣不一定就有這方面的才能。但我仍建議年輕人勇於追求夢想,因為不是當歌手的料,但卻可能是行銷音樂的天才,不嘗試很難發現!

楊偉凱(前匯豐銀行信託投資分處資深副總裁)

投資未來而非 投資現在 大多數高中生都忙著讀書、準備考試,根本沒時間瞭解大學科系,所以在選填志願時,應該請父母、親友、師長從旁協助。只是,台灣教育制度非常奇怪,大多數大學科系與高中課程無法銜接,而多數大學課程也無法在職場上學以致用;因此選填大學志願只需注意大方向,很難找到百分之百滿意的科系。 在此得特別提醒高中生,選填志願千萬不可「望文生義」,因為近幾年來,不少冷門科系為了吸引學生,將系名改得花團錦簇,但卻「換瓶不換酒」,課程完全沒有改變;對這些名稱相當誘人的科系,務必再三當心。 所謂注意大方向,指的是高中生未來若想進金融業,就應該選填商學院的科系,而非文學院的科系,如果想進電子產業,就應該選填理工學院,而不是醫學院;否則,實現夢想的機會相當渺茫。 職場上絕大多數工作只要求「相關」科系,很少指定非某個科系不可;但選讀這些科系,只是拿到進入職場的「預約入場券」,是否可從事這些工作,還得看後續的努力,包括考取證照、專業能力等。 倘若高中生未來想成為某個產業的「新貴」,那就要選擇未來有龐大商機產業的相關科系,例如:綠能、環保、生技相關科系,而非與當下熱門產業的相關科系,如電子相關科系。但我也要提醒高中生,綠能、環保、生技雖然「遠景」看好,但商機何時爆發,卻沒人知道,選擇相關科系,並非毫無風險。

吳祥輝(「拒絕聯考的小子」)

找不到志願 就先去工作 我自己當年拒絕大學聯考,但不會建議現在的高中生都這麼做。如果高中生已找到人生方向,就算父母反對,也應該選填自己喜歡的科系,畢竟人生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的;講極端一點,如果無法說服父母,就算父母要斷絕經濟援助,也要有信心,靠著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 如果高中生再三思考,都找不到自己喜歡的科系;我的建議是,與其去讀不喜歡的科系,浪費4年寶貴青春,還不如先去當兵、工作,等到確定自己所愛的領域,再去讀大學,一點也不嫌遲。 我有3個兒子,老大、老二都在讀完高中後,先選擇當兵、工作,再去讀大學;當他們讀大學時,已經完全知道自己想學些什麼了!不像台灣有些大學生,人生最高峰就是考上大學那一天,進入大學後再也沒認真讀過書,完全誤解了學習的真諦。 在台灣,高中畢業後不立即讀大學,除非是重考,否則親友們多半難以諒解;但在歐美國家,卻相當平常,一點也不奇怪。例如,不少美國學生高中畢業後,先到非洲擔任幾年義工,之後再申請大學的社會系;而美國大學社會系最歡迎的,也是有此種經歷的申請者,而非應屆高中畢業生。 老實說,有了社會歷練後,年輕人不但容易找到人生志向,性格更成熟、更懂得利用時間,也更懂得如何閱讀、處理資訊,大學4年的課程,可能只要花1年的時間就可讀完,能力、學識都將遠遠超過同儕。

藤井樹(知名作家)

科技大學不遜於普通大學 大多數的高三學生,都不知道如何選填大學科系;當年我也不例外,雖然我考上了某間私立大學的心理系,但因為家庭經濟因素無法就讀,只得再考一次,最後就讀科技大學的工管系。 在選填大學志願時,高中生要認真思考自己的興趣——我指的是打球、打電動、交男女朋友之外的興趣,如果真的找不到興趣,也要選填一個「比較可以忍受」的科系。不過,即使選不到最理想的科系,也不用太緊張,因為還有「補救方式」,例如透過修輔系、修雙學位,也可學到相關專業。 身為科技大學的畢業生,我要為科大說幾句公道話。許多科技大學教學品質不比普通大學來得差,但學風卻更自由,同學之間也更融洽,反倒能激發潛能。我認識一些台、清、交、成等頂尖大學的學生,同儕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張,彼此深怕被對方超越,卻也因此降低了自己的創造力。 許多人對科技大學有偏見,認為畢業生較難就業。其實不然,在就業市場上,前段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絕對比後段班普通大學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而進入職場幾年後,要出頭靠的是自己的人脈與能力,與學歷關係愈來愈低。 而且,退幾步來思考,科大畢業一樣可報考普通大學的研究所,因此科大學生壓根無需妄自菲薄。

劉興欽(漫畫家)

沒興趣就不可能有成就 我有4個小孩,老大是醫學博士,老二是商業設計師,老三拿到哈佛大學法學碩士,現在在台灣匯豐銀行擔任副總裁,小兒子則以製作動畫為業,都算小有成就。 4個小孩在選填大學志願時,我的意見都是,選擇自己的興趣;我要奉勸事業有一定成就的父母,激發兒女的興趣,比逼迫他們讀書更重要,更不要有強求他們「繼承家業」的想法。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家長逼迫兒女選讀他們沒興趣的科系,不只大學生活痛苦不堪,未來也很難有成就。 我的大女兒從小喜歡包紮傷口,所以我鼓勵她報考醫學系;二女兒右手可作畫,左手也可作畫,從事設計可說如魚得水。三女兒從小成績相當優異,而且記憶力驚人,雖然以她的聰明才智,要考上分數最高的醫學系,應該也不是難事,但她一見到蟑螂就尖叫,實在不適合當醫生,但讀法律系卻是輕鬆寫意;當時,台大法律系錄取分數比商學院低得多,誰也不知道後來反成為第一志願。 我如果現在是高中生,爸媽要逼我讀不喜歡的科系,很可能就此離家出走。我的兒子雖然製作電腦動畫,與我的領域較相關,但仍有所差別;家長要體認到,如果兒女對父母的事業沒有興趣,勉強他們走相同的道路,等於是要兒女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下,絕對不可能快樂!

女王(知名部落客)

採用「刪去法」選填志願 現在的高中生很有想法,但要他們決定未來4年要讀的科系,恐怕仍有許多人六神無主、茫然以對。在我高中畢業時,選填的原則是「刪去法」,因為我對數學很不在行,所以商學院科系一個也沒填,最後考上應用美術系;我現在雖然沒有從事相關工作,但應用美術系的訓練,仍很有幫助。 大多數高中生可能不知道喜歡什麼,卻知道討厭什麼,採用「刪去法」選填科系,優點是不會讀到「硬著頭皮也讀不下去」的科系。然而,高中生選填大學科系,通常還得通過父母這一關,因為他們是「出資者」;現在多數父母願意支持兒女的決定,如果父母有不同意見,也應坐下來與他們好好溝通。 如果無法說服父母,而且毫無妥協空間,除非父母要求的科系實在太討厭,我會建議高中生先妥協,但在大學時,透過輔修或雙修想要就讀的科系,等到大學畢業後,一樣可走自己想走的道路,那時父母就管不著了;畢竟,「家庭革命」的代價太大,有時不是未成年的學生所能承受。 不過,既然選擇大學科系如此重要,高中生應當及早思考,就算從高一開始也不嫌早,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科系,不用等到最後關頭再做抉擇;否則,高中3年努力爭取到好成績,卻選了一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科系,可說得不償失。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2月號(418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與總統談青年失業
Career職場情報誌總編輯 臧聲遠
 
 
6月1日我與5位青年代表應邀到總統府,與馬英九總統就青年失業議題,做了2個小時的意見交流。我始終認為,台灣青年失業的最大根源在於企業家的短視與墮落,只想依賴中國廉價勞工、依賴美日技術轉移,嘗了幾年甜頭後,如今產業競爭力兵敗如山倒,而且都在幫外國創造就業機會。不過,產業發展並非我的專長,因此我的發言只局限在勞動市場層面,以下是我向總統報告的主要論點:

 

歐美國家的青年高失業,是真的沒有工作機會,但台灣卻是「青年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問題不在於沒有就業機會,而在於人力供需的結構性落差。如果這種mismatch不解決,縱使景氣再好、政府花錢創造再多工作機會,青年失業還是降不下來。這種落差主要有4個面向:

 

1、人才素質的落差:大學生專業能力低落,企業即使有職缺,也找不到合格員工。例如外文系學生有極高比例,講不出流利外語;從去年起軟體工程師職缺大增,資工∕資管系是台灣學生人數最多的科系,按理說應該人力充沛才是,但有些科技大廠開出年薪2、300萬元,人力還是補不齊,因為資訊科系學生有一大半以上,連最簡單的程式都寫不出來。

 

2、勞動條件的落差:產業在鬧人才荒,但薪資工時太「血汗」,人才敬而遠之,護理業就是典型的例子。政府在提高勞動條件(如基本工資)上,應展現更強勢的作為,不要怕這會逼企業外移,因為中國薪資高漲,郭台銘甚至打算將大陸員工最低月薪調高到人民幣4千元(將近台幣2萬元),海外不再有廉價勞工天堂了,台灣企業還能跑到哪裡?連美商企業都開始從中國回流到美國。政府硬起來,對勞工有好處,企業也可解決人力短缺。而且我向來深信,低工資無助於企業競爭力,反而會使企業家更不思上進。

 

3、就業資訊的落差:許多外文系學生在家待業,卻不知道科技製造業很需要外語程度好的國外業務;有些國貿系學生找不到工作,卻不知道企業採購職缺在等著他們。職缺明明就在那裡,卻視而不見,白白浪費工作機會。根據我輔導大專生的經驗,若能加強就業資訊的提供,有很大比例的青年失業是可以避免的。

 

4、價值觀的落差:年輕世代喜歡的工作,不是就業市場主流;而就業市場主流的工作,年輕世代愈來愈排斥。前者如文化創意、時尚娛樂、觀光餐飲、公務員,後者如需要進工廠的科技製造業。價值觀沒有對錯可言,所以這個問題無解。但隨著大學理工科系萎縮、軟性科系暴增,我預估3年內即將滿街都是流浪廚師、流浪設計師、流浪導遊,政府不能不預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ny25500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